close
還想聽您講講西藏故事——痛悼廖東凡老師
聽到廖東凡老師離世的消息,我的鼻子一酸,眼淚奪眶而出。一個十幾年沒有見面的慈善長者,在心底還是那麼熟悉、親切和隨意。我感覺一下子回到瞭西藏。
我已經十幾年沒有見過您瞭,我還想聽聽您講的西藏故事,可是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瞭。
我們都喊您 廖老師 ,那時候我剛剛從山東大學畢業赴西藏日報工作,改造西藏的豪情壯志,在現實中損耗大半,我們進入精神上的迷惘期。也許是因為在報社工作,又喜歡寫作的原因,我開始寫遊記,寫西藏人物,寫民間形形色色的故事。這一時期,有兩個人對我產生瞭很大影響,一個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西藏記者站的旺堆老師,佈達拉宮腳下成長起來的拉薩人;另一個就是廖東凡老師。記不清是在什麼地點和什麼時候第一次見到廖老師的,隻記住認識之後,廖老師就成瞭我的精神導師。他性格風趣幽默,喜歡朗聲大笑,善於幫助別人,所以成瞭西藏文藝界的領袖。他特別喜歡講故事,他講的西藏民間故事,深深地吸引瞭我。
一身花格子襯衣,是廖東凡老師常見的裝束。這在西藏有點引領時尚的味道。似乎他就是西藏高原上的一縷陽光,純粹,透明,沒有什麼煩心事。但是時間久瞭,我才知道廖老師的人生之路也並不平坦,作為北大的高材生,畢業後分配到西藏基層,兩個孩子,一個1歲多就夭折瞭,另一個孩子廖星蓓也身體欠佳。當時在西藏基層工作,條件艱苦不說,精神上的孤獨寂寞,更是難以克服。然而,西藏這片高天後土,以其壯美的自然景觀、豐厚的文化資源、純真的民間風情,把一個湖南青年融化瞭,在西藏20多年時間,廖老師先後在拉薩市業餘演出隊、堆龍德慶縣等工作,直接和最基層的藏族百姓打交道,他開始考察民間故事和民間文化,從事群眾文藝工作。除瞭熟悉西藏風情,廖老師能講一口流利的藏話,還從骨子裡成瞭一個藏族人,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瞭解西藏,而是把西藏的事、西藏人民的事,當成瞭自己的事,以最深沉的感情,去愛這片土地,這些親人。
我寫西藏的故事,早期看過赤烈曲紮先生所著《西藏風土志》,之後旺堆帶著我,跑遍瞭拉薩的大街小巷,見識過很多西藏的傳奇人物。廖老師不僅知道他們的故事,更是他們的親人、熟人。我們去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寫《拉薩,江洛金一傢》,這個傢族的索朗傑佈是西藏日報的創始人之一,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瞭積極貢獻,其長子當時是西藏大學校長。廖老師和他傢的4個兒子關系密切,甚至他們傢的生活瑣事也知道得一清二楚。廖老師還給我們講八廓街的藝人索達亞古,講西藏的相聲演員土登,講街頭行乞方式 興致來瞭,廖老師還會唱上一曲。正是因為有著如此深厚的藏族文化積淀,廖老師才能寫出《雪域西藏風情錄》《西藏民間故事》等30多部專著。他不是為寫書而寫書,那些文字,是他西藏生活的真情流露和迸發,所以很受歡迎。
1985年,廖老師調回北京,先在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工作,之後到中央統戰部《中國西藏》雜志擔任社長、總編輯。他心裡有一種未瞭的西藏情結啊。即使到瞭北京,也總想離西藏近點再近點。廖老師到北京後,我們的聯系仍然很頻繁。亞運會時,廖老師幫助西藏在民族文化宮搞瞭一個民間文化展覽,他還親自參與熬夜佈展。搬運東西,即使我們這些年輕人都覺得很累瞭,可是廖老師談笑風生,甚至還模仿西藏 打阿嘎 的場面,跳瞭一段舞蹈,我們倦意頓消。這個展覽反響很好。平日裡,廖老師看西藏的報紙、電視,交往的全是西藏朋友。很多藏族朋友到北京走親訪友、看病辦事,都會住在廖老師傢裡,所以也有人稱他傢是 西藏招待所 。在廖老師關心下,我和旺堆、朗傑成瞭《中國西藏》雜志的聯絡員。他常常會親自打來電話,告訴我們重點選題和報道要點。每次到北京,我都要到廖老師傢裡吃飯,先是在西壩河,後來到北影廠附近他的寓所,他和夫人會準備好湖南的辣子、臘肉,讓我們吃得滿頭大汗。有一次,我到北京采訪十八軍老戰士,天氣酷熱,來到編輯部,廖老師倒上一杯醇香的綠茶,怕燙著我,竟然在冰箱裡冷凍瞭一會兒。那是一杯讓我銘記一輩子的茶。還有一次,我應時任西藏自治區副主席、昌都地委書記楊松之邀,去寫一部昌都解放的書,廖老師專門打來電話,說康巴文化非常神奇,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,多積累些資料,多瞭解民間風情 他最後一次去西藏,住在政府招待所,雖然在吸氧,但是情緒很好,來看他的藏族朋友來瞭一撥又一撥,很多是農民和八廓街的居民,他們拉著廖老師的手,有說不完的話,流不盡的眼淚。
廖老師出版瞭那麼多書籍,卻很少讓別人寫寫他的故事。這成瞭我的一樁心事。我想寫寫廖老師的傳奇故事,為此還專門去瞭一趟北京。沒想到,講起西藏民間故事口若懸河的廖老師,談到自己的西藏生涯,竟然吞吞吐吐,基本沒給我講他那些出生入死的經歷,隻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深印象, 我們像土豆似地在拖拉機的後鬥裡滾來滾去 ,這是在描述他在堆龍德慶下鄉山路顛簸時講的,我準備用它做一個段落的小標題
即使十幾年沒見面,廖老師仍然是我最親近的老師,精神的偶像,人生的榜樣,由於工作忙亂和離開西藏的緣故,我進入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狀態,但總覺得很快能見到廖老師,直到他離世的消息傳來,我才感覺缺少瞭一個精神依靠,心,巨疼起來
斯台中二手餐飲設備收購人已去,但是我還能看到他笑容燦爛,聽到他笑聲朗朗。台中二手冰櫃收購
2017年2月12日夜
【郝桂堯,原西藏日報記者,現為新華網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】
(責編: 蘇文彥)
版權聲明:凡註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聽到廖東凡老師離世的消息,我的鼻子一酸,眼淚奪眶而出。一個十幾年沒有見面的慈善長者,在心底還是那麼熟悉、親切和隨意。我感覺一下子回到瞭西藏。
我已經十幾年沒有見過您瞭,我還想聽聽您講的西藏故事,可是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瞭。
我們都喊您 廖老師 ,那時候我剛剛從山東大學畢業赴西藏日報工作,改造西藏的豪情壯志,在現實中損耗大半,我們進入精神上的迷惘期。也許是因為在報社工作,又喜歡寫作的原因,我開始寫遊記,寫西藏人物,寫民間形形色色的故事。這一時期,有兩個人對我產生瞭很大影響,一個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西藏記者站的旺堆老師,佈達拉宮腳下成長起來的拉薩人;另一個就是廖東凡老師。記不清是在什麼地點和什麼時候第一次見到廖老師的,隻記住認識之後,廖老師就成瞭我的精神導師。他性格風趣幽默,喜歡朗聲大笑,善於幫助別人,所以成瞭西藏文藝界的領袖。他特別喜歡講故事,他講的西藏民間故事,深深地吸引瞭我。
一身花格子襯衣,是廖東凡老師常見的裝束。這在西藏有點引領時尚的味道。似乎他就是西藏高原上的一縷陽光,純粹,透明,沒有什麼煩心事。但是時間久瞭,我才知道廖老師的人生之路也並不平坦,作為北大的高材生,畢業後分配到西藏基層,兩個孩子,一個1歲多就夭折瞭,另一個孩子廖星蓓也身體欠佳。當時在西藏基層工作,條件艱苦不說,精神上的孤獨寂寞,更是難以克服。然而,西藏這片高天後土,以其壯美的自然景觀、豐厚的文化資源、純真的民間風情,把一個湖南青年融化瞭,在西藏20多年時間,廖老師先後在拉薩市業餘演出隊、堆龍德慶縣等工作,直接和最基層的藏族百姓打交道,他開始考察民間故事和民間文化,從事群眾文藝工作。除瞭熟悉西藏風情,廖老師能講一口流利的藏話,還從骨子裡成瞭一個藏族人,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瞭解西藏,而是把西藏的事、西藏人民的事,當成瞭自己的事,以最深沉的感情,去愛這片土地,這些親人。
我寫西藏的故事,早期看過赤烈曲紮先生所著《西藏風土志》,之後旺堆帶著我,跑遍瞭拉薩的大街小巷,見識過很多西藏的傳奇人物。廖老師不僅知道他們的故事,更是他們的親人、熟人。我們去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寫《拉薩,江洛金一傢》,這個傢族的索朗傑佈是西藏日報的創始人之一,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瞭積極貢獻,其長子當時是西藏大學校長。廖老師和他傢的4個兒子關系密切,甚至他們傢的生活瑣事也知道得一清二楚。廖老師還給我們講八廓街的藝人索達亞古,講西藏的相聲演員土登,講街頭行乞方式 興致來瞭,廖老師還會唱上一曲。正是因為有著如此深厚的藏族文化積淀,廖老師才能寫出《雪域西藏風情錄》《西藏民間故事》等30多部專著。他不是為寫書而寫書,那些文字,是他西藏生活的真情流露和迸發,所以很受歡迎。
1985年,廖老師調回北京,先在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工作,之後到中央統戰部《中國西藏》雜志擔任社長、總編輯。他心裡有一種未瞭的西藏情結啊。即使到瞭北京,也總想離西藏近點再近點。廖老師到北京後,我們的聯系仍然很頻繁。亞運會時,廖老師幫助西藏在民族文化宮搞瞭一個民間文化展覽,他還親自參與熬夜佈展。搬運東西,即使我們這些年輕人都覺得很累瞭,可是廖老師談笑風生,甚至還模仿西藏 打阿嘎 的場面,跳瞭一段舞蹈,我們倦意頓消。這個展覽反響很好。平日裡,廖老師看西藏的報紙、電視,交往的全是西藏朋友。很多藏族朋友到北京走親訪友、看病辦事,都會住在廖老師傢裡,所以也有人稱他傢是 西藏招待所 。在廖老師關心下,我和旺堆、朗傑成瞭《中國西藏》雜志的聯絡員。他常常會親自打來電話,告訴我們重點選題和報道要點。每次到北京,我都要到廖老師傢裡吃飯,先是在西壩河,後來到北影廠附近他的寓所,他和夫人會準備好湖南的辣子、臘肉,讓我們吃得滿頭大汗。有一次,我到北京采訪十八軍老戰士,天氣酷熱,來到編輯部,廖老師倒上一杯醇香的綠茶,怕燙著我,竟然在冰箱裡冷凍瞭一會兒。那是一杯讓我銘記一輩子的茶。還有一次,我應時任西藏自治區副主席、昌都地委書記楊松之邀,去寫一部昌都解放的書,廖老師專門打來電話,說康巴文化非常神奇,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,多積累些資料,多瞭解民間風情 他最後一次去西藏,住在政府招待所,雖然在吸氧,但是情緒很好,來看他的藏族朋友來瞭一撥又一撥,很多是農民和八廓街的居民,他們拉著廖老師的手,有說不完的話,流不盡的眼淚。
廖老師出版瞭那麼多書籍,卻很少讓別人寫寫他的故事。這成瞭我的一樁心事。我想寫寫廖老師的傳奇故事,為此還專門去瞭一趟北京。沒想到,講起西藏民間故事口若懸河的廖老師,談到自己的西藏生涯,竟然吞吞吐吐,基本沒給我講他那些出生入死的經歷,隻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深印象, 我們像土豆似地在拖拉機的後鬥裡滾來滾去 ,這是在描述他在堆龍德慶下鄉山路顛簸時講的,我準備用它做一個段落的小標題
即使十幾年沒見面,廖老師仍然是我最親近的老師,精神的偶像,人生的榜樣,由於工作忙亂和離開西藏的緣故,我進入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狀態,但總覺得很快能見到廖老師,直到他離世的消息傳來,我才感覺缺少瞭一個精神依靠,心,巨疼起來
斯台中二手餐飲設備收購人已去,但是我還能看到他笑容燦爛,聽到他笑聲朗朗。台中二手冰櫃收購
2017年2月12日夜
【郝桂堯,原西藏日報記者,現為新華網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】
(責編: 蘇文彥)
版權聲明:凡註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